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05 浏览次数:6336
9月1-2号,省地勘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艳先后来到安徽省泾县对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设立在该县的宣城安和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安徽中核商贸股份有限公司运行情况进行考察、发展前景进行指导、对泾县的全域土地整治市场进行调研;位于宁国市的安徽省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项目部慰问一线职工,检查指导工作。周艳指出,二六二队谋划的第三产业出效益,有影响,能反哺,改变了地勘产业发展传统路径,为地勘单位积极应对事企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的经验借鉴和先进的路径选择。省地勘局经济发展处处长顾丽琴,工会主席、女职委主任黄曼尔,大队和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相关领导陪同。
在泾县安徽中核商贸股份有限公司,周艳认真听取了两家企业负责人对公司的设立历程、经营成效、发展目标等企业运行情况的汇报,并就相关问题组织了讨论。以混合所有制为形式组建的安徽中核商贸股份有限公司得到了周艳副局长的高度关注,她详细了解了出资双方公司的文化磨合情况,分配机制,考核激励,管理架构和管理效果,并且同社会出资方代表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周艳高度评价了大队班子的超前布局、正确决策和有效管理,充分肯定了大队为进一步“拉长、做粗、提质”建筑施工全产业链而提前谋划、布局、培育的服务型第三产业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她强调,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打造的“一种优势,两个特色,专业化发展,功能性保障,服务型跟进”的全链式现代化企业模式取得了惊人惊叹的成效,改变了地勘企业传统的发展道路。
期间,周艳还接待了泾县政府财税和国有投资公司企业负责人,对泾县全域土地综合治理市场进行了调研。
周艳指出,大队以宣城安和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安徽中核商贸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以高速的发展速度,不断开辟新的经营领域,拓展省内外经营业务,生产经营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以人力资源保障为核心的安和人力在推进企业管理由生产经营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的同时争取到地方政府财税返还近400万元,成立不足一年的的中核商贸合同承接额已突破4亿元,经济效益逐步增长、社会效应逐年提升,反哺主业成效显著,成为了后疫情新常态下推动大队经济高质量大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为进一步发挥服务业行业优势,统筹管理好三产平台,助推大队施工主业经济发展,周艳要求,一要积极开拓市场。强化市场意识,挖掘市场潜力,以业务量来支撑企业发展。二要有效规避风险。作为主业延伸出的第三产业,商贸公司要规避大宗物资采购链、供应链、资金链带来的经营风险;安和公司要根据发展定位、未来发展方向,有效规避管理风险。三要提升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强化规范管理,控住经营风险,加快有效发展步伐。四要打响核工井巷品牌。两家企业现都以良好的发展基础扎根泾县,要继续树好地勘队伍形象,打响核工井巷品牌。
周艳深入剖析当前建筑施工业的发展形势,并对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的下步发展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一要把握先机、领悟先机,在变革中找准发展定位,推动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高质量大发展。二要实行专业化发展战略,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走专精尖发展之路。三要积极培育支撑主业的多元化经营业务,做好产业链的延伸,突出主业并不是不要多元化发展。四要加强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从系统上有效分散风险、规避风险、管控风险。
9月2日,周艳一行来到安徽省宁国市,慰问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承建的安徽省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项目部的一线职工。在了解水利水电分公司运行情况后,周艳高度肯定了公司运行机制建设的成效。她指出,作为井巷建设集团公司下四大专业化公司之一的水利水电分公司是地勘单位事企分离下探索出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新路径,起步晚,但是潜力大,发展快,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在听取项目部关于港口湾水库项目的施工进度、方案优化等基本情况后,周艳高度评价了项目部职工的敢想敢做、善作善为。周艳指出,项目部依托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作为安徽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政策优势,通过项目建设,积累了施工经验,锻炼了队伍建设,加强了市场拓展,实现了滚动经营,有效促进企业发展。项目部通过与设计、业主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找到项目合理盈利点,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针对下一步工作,周艳强调,项目部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加强多方沟通,降低施工建设风险。她要求,项目部一要克服外在疫情常态化管控影响,充分内挖职工潜力,有序推进各个项目施工节点的顺利实施,确保项目施工的顺利完成。二要加强团队建设,扬长避短,激发职工潜力,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合力,提升企业整体效益;通过项目提升职工整体能力,锻造出一支“善打大仗,敢打硬仗,能打胜仗”井巷铁军。三要继续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施工工艺,严控施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四要严控质量安全管理,创优夺杯立典型。要依靠严密的责任体系、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有力的基础保障,增强安全生产防范治理能力,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监管机制,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努力提升安全管理总体水平。(刘杰、王学渊、冯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