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政建设

文明礼仪知识

信息来源:浙江省第九地质大队、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   发布时间:2008-05-08   浏览次数:3658

一、自我介绍与介绍别人礼仪
   “自我介绍”和“介绍别人”是社交的重要形式。我们经常谈论“把谁介绍给谁”,或在一些场合听到有些人说:“请让我自我介绍一下”之类的话。介绍不仅可以结识许多新朋友,而且可以及时地消解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同是一件事,采取不同的介绍方式,给人的感觉大不相同。
   把自己介绍给其他人或把他人介绍给其他人有许多方式。一般来说,自我介绍就是自我推销。在社交场合,为了工作或其他需要,经常要作自我介绍。如在参加各种会议或宴会时,往往就需要介绍自己。聪明的人总是抓住这一机会,在介绍自己的同时,更大力介绍本地特色或本单位产品和业务,以达到促进事业、推进工作的目的。如某酒店老板在自我介绍时说:“大家听说过xx酒店吧!我就是这个酒店的经理,欢迎来我们酒店作客,我保证给大家提供一流的服务。”这种介绍方式,比“我叫火xx,是x又酒店经理”之类的干枯语言要强得多。
   一般来说,一个精明的企业经营者去朋友家作客,遇到陌生的人时,总是主动自我介绍并同大家热情交谈的。因为在他看来,人不应放过任何一个结交朋友的机会。往往无意之中结识的一位新友,有时会在关键时刻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介绍自己,主要是把自己的姓名及工作单位介绍出来。介绍时不可语言过多过俗,以免让人反感。如“我是酒类专卖局负责人,大家想批发点便宜酒请不必客气”之类的话,就显得过于俗气。
   有时,出于社交的需要,常要把自己的同事或朋友介绍给别人。但在不同的场合应有不同的要求。如在工作场合,介绍宜郑重、准确,不宜夸张。如在娱乐场合,就可以夸张一点。这样,不仅使被介绍人受宠若惊,且可使接受这一介绍的人十分高兴。
   由于社交范围的广泛,有时也需要对其家人进行介绍,或者按辈份对相关人员进行介绍。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下列一些礼节:
   (1)对长辈不可直呼其名,如“这位是我父亲X又X”。只介绍说“这位是我父亲”就可以了。
   (2)介绍平辈晚辈时,不可不介绍姓名,反之则是无礼的。如介绍哥哥时就不应简单地说一声:“这是我哥哥。”而应说“这是我哥哥又又又。”不介绍姓名,有轻视被介绍人之嫌。
二、致谢和道歉礼仪
     社会是由许许多多的人构成的,每一个人的生存都少不了其他人的帮助。因此,互相帮助不可避免。那么,当有人帮助了你之后,应如何致谢呢?
   有一位小店的老板,推车上坡时,一位大妈看他十分费力,走上前去助了一臂之力。当过了坡时,这位老板二话没说,从口袋里拿出5元人民币往大妈手里一拍,说声:“不能让你白辛苦!”不想大妈大怒,将老板的钱摔在地上,人声斥责道:“你以为我是贪图这几个钱吗?有钱就什么都能买吗?”
   孟子说,人皆有同情之心。看到别人有了困难,马上联想到自己要处于此情此境会如何,然后去帮助他人。这种善良的天性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也无法用商品价值来衡量。否则,就是亵渎。大妈恼怒的原因正是感到这份善心遭到了污染!其实,老板只要真诚地说几声谢谢,大妈也就足矣!
   致谢有各种方法。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对象使用不同方法,巧妙地达到双方增进友情和理解的目的,这就是致谢的艺术。在生活中,只要有人帮了你一把,无论大小,都要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常用的致谢语词有“多谢”、“非常感谢”、“麻烦您了”等。致谢的具体方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致谢,因故打扰、影响、损害或伤害了他人则要道歉。道歉也是一门艺术。常用的道歉语言有:“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打扰您了”等。
   道歉不是低贱和软弱的反映,相反,是文明礼貌的体现。妨碍了他人而及时向对方道歉,这是有教养的风度。道歉的妙处在于消解冲突,缓和矛盾,从而互相谅解。道歉同致谢一样要诚恳,不应敷衍了事。否则,会激起对方的不满。
三、举止得体
   举止,指的是人的行为动作,也包括表情和穿着打扮。如前所述,举止也是一种语言,而且是内涵极为丰富的语言———体态语。一位哲人说过:“行为举止是心灵的外衣,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外表,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和精神气质。”举止的礼貌意义除了前面介绍的立、坐、行等体姿礼仪以外,在商务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某些动作也具有特殊的礼貌意义。点头。这是与他人打招呼时的礼貌举止。用点头打招呼时,点头者应两眼看着对方,面带微笑,并把上体略向前倾15度左右。这种举止多用于迎送场合。当迎送者较多或距离较远时,可用点头致意,接近时也可以和握手配合使用。
  举手。这是用于和对方远距离相遇或仓促擦身而过时打招呼的礼貌举止。它的用意在于表示自己认出了对方,但因条件限制而无法与对方交谈或站停施礼。举手打招呼是表示敬意的比较合适的方式。
  起立。这是向尊者、长者表示敬意的礼貌举止。常用于集会时对报告人到场或重要来宾莅临时的致敬。在其他较正式的场合,有重要人物到来或离去时,在场者一般以起立表示敬意。
  鼓掌。这是表示赞许或向别人表示祝贺的礼貌举止。在正式社交场合,重要人物的出现、精彩讲演、商务签字仪式结束等,多用热烈鼓掌表示钦佩或祝贺。
  拥抱。这是表示亲密感情的礼貌举止。通常用于外事及迎来送往的场合,偶而也用于久别重逢等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强烈感情的特殊场合。但在同辈异性之间不要轻易使用。当然,礼貌举止不仅是这些,这里提及的只是比较常见的几种。在社交场合,每一个人都应该恰当地运用礼貌举止,充分体现出自己的教养和风度。
   举止的文明要求
   这里所说的文明,是相对于粗俗而言的,它与礼仪密切相关。在各种交际场合,都应当稳重自持,尊重对方,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为此,应注意如下几点:
   (1)注意个人和公共卫生。卫生是文明的标志。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和热爱生活的表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注意保持地毯、地板的清洁,进入地面干净的室内,应先在门口踏擦鞋底或脱换拖鞋进入。
   (2)不抽烟或节制抽烟。现在一般交际场合,均不“敬烟” 。即使自备香烟要吸,也应礼貌地征得旁人的允许,或自觉去指定吸烟场所。在禁止吸烟的场所,不要吸烟。在允许吸烟的场所,也要吸完后,把烟头完全熄灭,烟头烟灰要放进烟灰缸,不能随意乱扔烟蒂。
   (3)守时守约。守时守约是社交活动中的一项基本要求。有约在先而不按时赴约,是失礼的,也容易引起对方的误解,有时甚至被认为是故意冷落。守时守约并不等于“越早越好” ,而是要按预定时间适时到达。一般说,拜会、会见、会谈等活动应正点准时到达;参加招待会、宴会,可正点到达或迟二三分钟。参加会议或出席文艺晚会等,应提前到达,以便按时或提前人座。去车站、机场送行或接客,则应提前到达。现代社会里人们都十分珍惜时间,所以,守时守约,既是文明礼貌的重要表现,也是快节奏工作的需要。
   (4)避免不雅行为。参加交际活动前,不要吃葱蒜韭菜等辛辣异味食品,吃后必要时可含茶叶、口香糖、口香液以除臭味。不在他人面前扬鼻涕、抠鼻孔、挖耳朵、搓泥垢、揩眼屎、剔牙齿、修指甲、打哈欠、搔痒或挠头摸脑、抖动腿脚等。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掩住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
   举止必须克制自律,分寸有度
   在商务社交场合,要注意克制自律,讲究分寸。比如微笑服务,如果运用得恰到好处,就会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能使人相悦、相亲、相近。同陌生客户见面,友好、真诚地微笑表示:“欢迎你,见到你我很高兴” ,使对方感到亲切,洽谈业务时气氛不会冷峻。当有求于别人时,由衷地微笑使对方无法拒绝。遇到了误会,应大度地一笑了之,表现了坦荡的胸怀。自己处于窘境时,自嘲地一笑也就避免了难堪。在待人接物中学会运用微笑的技巧,就会拥有更多的朋友。但微笑也有很多种,有“会心微笑” 、“相视而笑” 、“不觉失笑” 、“无人自笑” 、“似笑非笑” 、“不笑强笑” 、“皮笑肉不笑”等等。
   假如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用了不恰当的笑法,只会令人厌恶和反感。
   例如,眼神是最富于感染力的表情语言,运用恰当就魅力无穷,使人赞赏;运用失度就陷入轻佻,令人咋舌,暗送秋波、挤眉弄眼就属这一类。
   眼神传情达意有很多类型,在商务活动中,比较注重运用公事凝视型眼神。它是人们在洽谈业务、磋商交易和贸易谈判时所使用的一种凝视行为。这种凝视是指用眼睛看着对话者脸上的三角部位(两眼和额头中部之间) 。洽谈业务时,如果看着对话者的这个部位,就会显得严肃认真,别人也会感到你有诚意。再如,在社交场合把握好近体度也是举止适度的一个重要方面。身体距离不适度,对人是一种冒犯。一般近体距离有四种尺度:亲密距离为0畅5米以内,适于亲情关系;个人距离为0畅5米~ 1米之间,适于朋友关系;社交距离为1米~ 3 米之间,适于礼节关系;公共距离为3米以外,是可以与不相干的人共享的空间。近体度的变化反映出人际关系的变化。当然,近体空间是受场景、情绪、性别、性格、年龄、地位制约的,上述划分只是一般而言。在社交场合,与异性接触尤其要注意分寸、礼节,保持适度的距离。不单独一人跟陌生的异性到不熟悉的地方去,也不单独约会谈与商务无关的问题,不轻易接受异性赠物。
四、寒暄和交谈
     寒暄和交谈是社交和商务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是人与人之间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寒暄是会客中的开场白,是交谈的序幕;交谈则是人们互相接触交往而进行的谈话,它是人们增进了解和友谊的重要方式,也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形式。要使寒暄与交谈达到预期的交往目的,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礼节。
   寒暄有很多种类型,比较常见的寒暄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种:
   问候型
   在我国,问候是对他人友好或者关心的表示,在其他国家也是一样,问候的目的是使人际关系融洽。问候,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一个人是粗俗、鄙陋还是优美、高雅,往往在一见面的短暂时间里就可见分晓。因此,商务人员在社交问候中应多用、善用礼貌语言,它是尊人与尊己的手段,是展示个人风度与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问候型寒暄的用语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表示礼貌的问候语。如“您好” 、“早上好” 、“节日好” 、“新年好”之类。交谈者可根据不同的场合、环境、对象进行不同的问候,比如,从年龄上考虑,对少年儿童要问:“几岁了?”或者问:“上几年级了?”对成年人问:“工作忙吗?”从职业考虑,对老师可以问:“今天有课吗?”对作家问:“又有大作问世了吧?”对朋友、邻居、同事的问候就更为丰富了,如果用得好能密切关系,增进友谊。问候也要与时俱进,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引进交往对象的不快。比如中国人见面爱以一些有关胖瘦、服饰的话作为问候语,“小王,几天不见,又胖了!”对方听了心里会不太舒服;“小张,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时髦啊!”对方听了不知是恭维还是讥讽,心里很别扭。再如“吃了没” 、“往哪儿去”等等,看似很具体,却失去了美感和问候的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喜欢用“您好”来表达见面时的喜悦和礼貌。
   (2)表示思念之情的问候语。例如:“好久不见,你近来怎样?”
   (3)表示对对方关心的问候语。例如:“最近身体好吗? … … ”“来这里多长时间啦,还住得惯吗?”“最近工作进展如何,还顺利吗?”
   (4)表示友好态度的问候语。例如:“生意好吗?”“在忙什么呢?”这些貌似提问的话语,并不表明真想知道对方的起居行止,往往只表达说话人的友好态度,听话人则把它当成交谈的起始语予以回答,或把它当做招呼语不必详细作答,只不过是一种交际的媒介。
   问候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因人因事有所区别。一般性问候,多为祝身体健康、生活如意、事业顺利、节日愉快等。特殊的问候应视具体对象、具体情况而具体对待,不能生搬硬套。如对于商业伙伴,则应恭祝“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事业蒸蒸日上” ;对于政府部门则应恭祝“节日愉快、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对于同辈的同学、朋友的问候,可侧重于工作、学习、事业等方面,给予勉励和支持;对于年老者,可偏重于身体、饮食、起居等,表达关心和支持;对于处于危难中的亲朋好友或亲密的商业伙伴,可给予精神安慰或物质帮助。
   问候中要注意避免一些禁忌,如在阿拉伯国家,一般见不到女主人,谈及或问候女主人是失礼的。在一些国家,甚至连主人家的孩子也不能提及,若见到阿拉伯人的妻子,虽可与之打招呼,但切忌与之握手。言他式“今天天气真好”这类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寒暄方式。特别是陌生人之间见面,一时难以找到话题,就会说类似于“东北天气很冷吧”之类的话,可以打破尴尬的场面。言他式是初次见面较好的寒暄形式。触景生情式是针对具体的交谈场景临时产生的问候语,比如对方刚做完什么事、正在做什么事以及将做什么事,都可以作为寒暄的话题。如早晨在家门口或路上问:“早晨好,上班去啊?”在图书馆或教室里问:“这么用功,还在读书啊?”这种寒暄,随口而来,自然得体。
   夸赞式
   心理学家根据人的天性曾作过如下论断:能够使人们在平和的精神状态中度过幸福人生的最简单的法则,就是给人以赞美;作为一个社会成员,都需要别人的肯定和承认,需要别人的诚意和赞美。比如,你的同事新穿一件连衣裙,你可以用赞美的语言说:“小张,你穿上这件连衣裙更加漂亮了!”小张会很高兴。老李今早刮了胡子,你可以说:“老李越来越年轻了。”老李也会很高兴。
   攀认型
   俗话说:“山不转水转。”在人际交往中,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那样的“亲”、“友”关系,如“同乡”、“同事”、“同学”甚至远亲等沾亲带故的关系。在初次见面时,寒暄攀认某种关系,一见如故,立即转化为建立交往、发展友谊的契机。三国时,鲁肃见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是:“我,子瑜友也。”(子瑜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这短短一句话,就奠定了鲁肃与诸葛亮之间的情谊。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攀认型的事例比比皆是,如:“我出生在武汉,跟您这位武汉人可算得上同乡啦!”“您是研究药物的,我爱人在制药厂工作,咱们可算是近亲啊!”“噢,您是北大毕业的,说起来咱们还是校友呢?”这些事例,说明在交际过程中,要善于寻找契机,发掘双方的共同点,从感情上靠拢对方,是十分重要的。
   敬慕型
   这是对初次见面者尊重、仰慕、热情有礼的表现,如:“久仰大名!早就听说过您!您的大作,我已拜读,得益匪浅!”“您也精神多了!您的气质真好,做什么工作的?”“您设计的公关方案真好。”寒暄语或客套话的使用应根据环境、条件、对象以及双方见面时的感受来选择和调整,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见面时让人感到自然、亲切,没有陌生感就行。寒暄的注意事项
   1、态度要真诚,语言要得体
   客套话要运用得妥帖、自然、真诚,言必由衷,为彼此的交谈奠定融洽的气氛。要避免粗言俗语和过头的恭维话,如:“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就显得极不自然。
   2、要看对象
   对不同的人应使用不同的寒暄语。在交际场合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彼此熟悉的程度也不同,寒暄时的口吻、用语、话题也应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上级和下级、长者和晚辈之间交往,如前者为主人,则最好能使对方感到主人平易近人;如后者为主人,则最好能使对方感到主人对自己的尊敬和仰慕。
   3、寒暄用语要恰如其分
   如中国人过去见面,喜欢用“你又发福了”作为恭维话,现在人们都想方设法减肥,再用它作为恭维话恐怕就不合适了。西方小姐在听到人家赞美她“你真是太美了”时会很兴奋,并会很礼貌地以“谢谢”作答。倘若在中国小姐面前讲这样的话就应特别谨慎,弄不好会引起误会。
   4、要看场合
   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寒暄语。拜访人家时要表现出谦和,不妨说一句“打扰您了” ;接待来访时应表现出热情,不妨说一句“欢迎” 。庄重场合要注意分寸,一般场合则可以随便些。有的人不分场合、时间甚至在厕所见面也问人家“吃饭了没有” ,使人啼笑皆非。当然,也有适用场合较广的问候语和答谢语,如“您好” 、“谢谢”这类词,可在较大范围、各类人物之间使用。
五、勇于承认错误
     王昕出门办事,上司催她快点回来,说部门要开个会。可王昕上了出租车后,路上堵得出租车根本就跑不起来。上司让他3点之前回到办公室。结果四点半王昕才慌慌张张地跑回来。一进办公室,上司就生气地冲她大发雷霆,质问她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影响大家开会。王昕本来在出租车里已经憋了一肚子火,现在上司不仅不体谅自己,反而朝自己发火,于是她委屈地跟上司申辩并顶撞起来。听到吵架声,大老板过来了,于是,刚进公司才几个月,王昕就被大老板当众炒了鱿鱼!
   王昕的上司该不该体谅王昕呢?也许上司应该体谅一下王昕,但是,如果王昕一进门就说句“对不起”主动向上司道歉,那结果可能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说声“对不起”,你就海阔天空。它并不代表你真的犯了什么大不了的错误,或者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对不起”只是一种软化剂,使你们双方都有后退的余地,为下一步的交流沟通创造条件。
   其实职场之中,谁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呢,问题是做了错事,要勇于认错,说句软话,没什么大不了的,令上司听了心里舒服,你又得到了谅解,有什么不可呢?不管是不是有意,出了错,马上道歉,这是一种对所做错事的消毒,可以消除对方的不愉快和尴尬。可以化解对方心头的不满,让两人的心情豁然开朗,重新一起面对工作的挑战!
   犯错之后想极力掩饰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会有这种心态,但作为职场新人,你不能用“我没有经验”或“我不清楚”作为借口宽容自己。勇于承担错误,是职场成功的前提之一,即使你犯的错误微不足道,如果你想逃避的话,它也会成为你工作中无法逾越的鸿沟,让你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阻碍你的成长。
   如果你推卸责任,硬要坚持,不肯承认自己有过失,反过来还要倒打一耙,把错误推在别人身上,那么,你就等于把自己塞进了牛角尖。其实,在工作上谁都会有一些失误,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更是如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犯不犯错误,而在于你对待犯错误的态度。出了差错,就要有一颗认错的心,态度谦和,谁还会固执得揪你的小辫紧紧不放呢。如果只会一味地抱怨别人,不肯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上司一定会觉得你固执己见、顽固不化,也定会引起同事的不满,下次需要合作的时候,谁也不愿意配合你。在办公室保持融洽的工作氛围非常重要,如果你一旦被周围的人孤立起来,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的话,你离被炒鱿鱼的日子就不远了。
   一个优秀的职场人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这样她更容易赢得别人的理解甚至尊敬。在职场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最大的财富之一,它能使你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当你不小心出差错后,最好的办法就是勇敢地认错。事实上,你的上司也不是圣人,他也会有出现失误的时候,所以,上司一般不会因为你犯个小错,就会全盘改变对你的看法。当然,光承认错误还远远不够,你还得提出具体纠正错误的方法,这样你不但能让上司看到你的坦诚,同时也让上司看到了你处理问题、改正错误的能力。
   你不小心出现了失误,没有必要过于计较。在现代职场上,无论你多么风光和多么倒霉,一天之后,它们便都会随着时光风云流散,成为过去。你的风光或你的失意,只有你自己记得清楚,如果你能够敞开胸怀,坦然对之,凡事看淡一些,那么,它们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快乐或失意,如昨日的风一样成为过眼烟云。
六、别忘了“女士优先
   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里,秘书小杨,身着得体的制服,迎向刚刚驶来的一辆高级小轿车,司机熟练地将车停在了公司门口。小杨看到后排坐着两位男士,前排副驾驶座上坐着一位为外国女宾。小杨以优雅的姿态先为后排客人打开车门,做好护顶姿势,并目视客人,礼貌地问候对方。接下来,小杨迅速走到前门,准备迎接那位女士时,却看到女宾一脸的不悦,小杨有些茫然了。这位女宾为什么不悦呢?
   小杨在服务接待中不仅动作规范、姿态优雅,也注意了礼宾次序问题,但忽略了“女士优先”的原则。在西方国家人们重视“女士优先”的原则,有修养的男士为了体现自己的绅士风度,在各种公共场所都会礼让妇女。因此,我们在接待工作中不仅要了解。
   掌握常用礼宾常识,更应学习,掌握好对外交往中的礼节礼貌问题。          
七、社交体态礼仪
     体态指人的手势、表情和动作所内含的特殊语态信息。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效果,20%取决于有声语言,80%取决于无声的体态信息。人的一举一动一说一笑,都代表着特定的信息。巧妙地使用体态语,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社交场合与人谈话交往,目光是十分重要的。把握目光态的特殊含义,对于认识别人和充分发挥自我优势都是十分重要的。眼睛是心灵之窗,内心有什么事,就会在眼睛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因此,目光被认为是一种最富表现力的体态语。体态指人的手势、表情和动作所内含的特殊语态信息。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效果,20%取决于有声语言,80%取决于无声的体态信息。
   在社交场合,目光不知所措是窘迫不安之相,说明对方心里十分紧张;一个心眼地盯着对方的某一部位是呆钝之相;东瞟西扫,是心神不定、不专一的表现;慈祥亲切的目光是友善的表现……在社交时,无论什么场合都不要死盯着对方。不仅目光态具有特定的信息内容,手的动作和其他部位动作也是如此。留心的领导不难发现,不同的手势也包涵着丰富的内容。谈话时用食指指点对方或比划,是轻蔑对方的不礼貌行为;挥手上下摆动是叫人的意思;如果将手向外一摆是赶人、不耐烦的意思;捻指弄得“叭叭”响者,尤其是一抛手一捻指者,为轻浮之相。作为一个领导者,一定要尽力避免上述恶习。
   在社交场合,特别是双方交谈时,还有以下体态动作也是极不礼貌、令人生厌的,应该戒除:
   将跷起的二郎腿脚尖对着对方;
   抓耳挠腮,剪指甲,挖耳朵及剔指甲内的脏物;
   上下抖动双脚或打拍哼小调;
   双手搂脑后或打哈欠,伸懒腰;
   交叉双臂紧抱胸前,头向上张望;
   揉双眼,搔头发,看表,反复拉领带
   对着对方喷烟吐圈等。
八、礼貌文雅的谈话
     谈话文明礼貌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对方和自我谦让。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态度诚恳亲切。说话时的态度是决定谈话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为谈话双方在谈话时始终都相互观察对方的表情、神态,反应极为敏感,稍有不慎就会使谈话不欢而散或陷入僵局。所以,谈话中一定要给对方一个认真、和蔼、诚恳的感觉。比如,去祝贺别人的成绩,在说话时的表情一定要真诚、热情;当别人遇到不幸的事去看望、安慰时,表情就一定要显得同情、专注。如果显得心不在焉,三心二意的样子,那就是失礼,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2)措词谦逊文雅。措词的谦逊文雅体现在两方面:对他人应多用敬语、敬辞,对自己则应多用谦语、谦辞。谦语和敬语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对内,后者对外,内谦外敬,礼仪自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敬语有“请”、“您”、“阁下”、“贵方”、“贵单位”等。谦词和敬语的用法,过去有个七字诀:“家大、舍小、令外人”。先说“家大”。“家”是在别人面前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的谦词。例如自称父亲为“家父”、“家严”、“家尊”,“家大人”,母亲为“家母”或“家慈”,叔父为“家叔”,哥哥为“家兄”等。
   其次说“舍小”。舍本来是房屋的意思。如说“茅庵草舍”、“寒舍”、“茅舍” ,都是自谦之词。“舍”是在外人面前称比自己年龄小的平辈以下的家人用的谦词。凡是辈分小、年龄小的家人都应冠以“舍”字,如“舍弟”、“舍妹”、“舍侄”等。但不能用“舍儿”、“舍女”,只能称“小儿”、“小媳”、“小女”、“小婿”。
   再说“令外人”。“令”是敬词,凡是称呼别人家中的人,无论辈份大小,男女老幼,都冠以“令”字,表示尊敬,如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令严”,母亲为“令堂”、“令慈”,妻子为“令正”(或称“尊夫人”、“贤内助”) ,亲属为“令兄”、“令弟”、“令妹”,儿子为“令郎”,女儿为“令媛”等。
   此外,还有一些敬语也比较常见,如称别人夫妇为“伉俪”、“佳偶”,称对方的学生为“高足”等。在日常交往、办事中也有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敬语,如初次见面称“久仰”,很久不见称“久违”,请人批评称“指教”,求人原谅称“包涵”,“麻烦别人称“打扰”,向人祝贺道“恭喜”,请人受礼叫“笑纳”,归还东西叫“奉还”,求给方便称“借光”,欢迎购买叫“惠顾”,托人办事称“拜托”,赞人见解称“高见”,央人帮忙称“劳驾”,看望别人称“拜访”,陪伴友人称“奉陪”,等候客人“恭候”,对方来信称“惠书”,请人指点称“赐教”,宾客来到称“光临”,未及欢迎说“失迎”,中途先走称“失陪”,不劳远送叫“留步”等等。
   敬语是表示恭敬和敬仰的词语,在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三点:场合。敬语主要用于以下四种场合:正规的社交场合;会议、谈判等公务场合;和师长或身分、地位较高的人交谈;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
   对象。敬语的使用要有针对性,要先看清对象,然后分别选用恰当的敬语。比如,如想询问一位长辈的年龄就可以这么问:“您老人家高寿?”而询问平辈时则可以这样:“请问阁下贵庚?”决不能不分对象,抓住几个敬语随意乱用。尤其不宜用某些生僻的敬语谦词,以免人家听不明白,引起误会。
   尊重。只有由衷地、真诚地对人尊重,才能在语言上表现出恭敬之情。
   谦词的用途较少一些,除前面所说的“家大”、“舍小”以外,多见于书信中的自谦词,有“愚”、“鄙”、“学生”、“晚生”等。需要留意的是,前面那些冠以“家”、“舍”、“小”等字的称呼,其中已包含有“我的”意思在内,所以在使用时不能再赘称为“我家父”之类。
   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这七大礼貌用语,人人都应重视,恰当加以运用,会给人际交往和商务活动带来诸多方便。
   (3)语音、语调平稳柔和。在社交场合和商务活动中,一般以柔言谈吐为宜。我们知道,语言美是心灵美的语言表现。“有善心,才有善言”。因此,要掌握柔言谈吐,首先应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和性格锻炼。同时还要注意在遣词用句、语调语气上的一些特殊要求。比如应注意使用谦词敬语,忌用粗鲁污秽的词语;在句式上,应少用“否定句”,多用“肯定句”;在用词上,要注意感情色彩,多用褒义词、中性词,少用贬义词;在语气语调上,要亲切柔和,诚恳友善,不要随便加一些“嗯”、“啊”、“这个”,不要以教训人的口吻谈话或摆出盛气凌人的架势。在交谈中,要眼神交汇,带着真诚的微笑,“微笑说真理”将增加影响力。


返回列表>>

上一篇:井巷公司结对共建 凤凰村感受温暖

下一篇:我队“安康杯”竞赛活动拉开帷幕

版权所有 2008-2010 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  浙ICP备11013850号-1
地 址:浙江省湖州市环渚路666号浙北地质大楼 电 话:0572-2115816 邮 箱:wlgly@zbd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