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经济主动脉 笑看风云稳健行
——省第九地质大队、核工业二六二大队系列报道(上篇)
本报讯 被称为中国内陆第一核电站的湖南桃花江核电站,前期工作的进展深度创造了核电项目的“第一速度”。而这一切与位于湖州的浙江省第九地质大队、核工业二六二大队紧密相关。正因为该队所属的核工业井巷建设公司承担了“开路先锋”,及时啃下了进场的要冲——洞冲里隧道,攻克了该隧道大断面、超浅埋、岩层差等施工难点,以先进的工艺技术,保质保量打通了进场的道路,保证了国家重点核电项目的顺利进行,又一次在核电领域树立了良好形象,使得该队的核电工程占据了整个施工业的半壁江山,转型升级成效已见端倪。
这一成效来自他们多年的自我变革、主动转型,现在该大队终于走出了“沼泽地”,使得地勘主导产业成效显著,施工支柱产业稳健发展,2010年实现经营总收入3.49亿元,连续3年经营总收入以16%的速度增长,利润以15%的速度提升,在职职工年均收入以12%的速度增长。
“近年来,我们痛定思痛,背水一战,从头做起,从最基础做起,始终把住经济发展的主动脉,主动出击,加快转型升级,在经济快速增长期,抢回市场份额,拓展全新领域,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今天终于走出多年地勘低潮带来的滞后和脱轨。”队长费旭敏说。
作为浙北唯一的国有综合性地勘单位,该大队曾与同行一起,经历了地质工作低潮时期,导致经费不足、人才流失、成果荒废……经济发展起步明显慢了一拍,曾经的辉煌成了荣誉室里的展览。
2007年底,在省地勘局对湖州地勘单位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大队领导班子认为,要生存,要重新从市场上夺得一杯羹,首先必须有与市场竞争相匹配的人才和机制。
2008年,他们抓住国家宏观经济一路向好的主要脉搏,先从内部管理入手,抓制度,完善机制,在每个部门和二级单位,相继出台了20多个涵盖党的建设、经营管理、议事规则、职工收入分配、劳动人事管理、劳动保护、职工奖惩、民主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做到每一个岗位都有制度规范约束,并将制度纳入考核范围。同时制定经济责任制,将竞争和市场推在了每个职工的面前。
2009年,金融危机来势凶猛,加上一些职工计划经济观念的遗存和思想疑虑,大队经济工作内外交困,为凝聚人心、调整经济格局,大队开展了为期五个月的“和谐发展”思想大讨论,通过解放思想、剖析自身、规划未来、强化执行力,该队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执行力有效提升,凝聚力明显增强,和谐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使得各项经济指标在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下逆势而上。
2010年,面对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唯有提质增效,才能使发展中的经济产业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大队开展了以“员工优秀、质量优良、业绩优异”为主线的创先争优活动,唱响了“提质增效”的主旋律。2010年,多年培育地勘主导产业见成效,已在全市范围内勘查出萤石矿、金矿和黄铁矿资源,商业性地质技术服务业务得到拓展,工勘测绘得到巩固和发展,占据了湖州高层建筑勘察市场的主要阵地,大队的基地建设顺利完成。
“3年来,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艰辛努力,但3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变得越来越美好,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职工们说。
“只有把准经济运行的主动脉,积极出击,提前应对,稳健应战,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后发力者同样可笑看天下。”费旭敏认为。
——转自2011年1月9日《湖州日报》头版